行業資訊
工業設計是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工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9月26日,重慶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重慶市工業設計促進條例》,確定在10月3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部關于工業設計的地方性法規,是重慶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創制性立法的一次有益探索。
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現場
重慶是國家工業設計示范城市,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李媛在向記者作法規解讀時表示,新形勢新任務對全市工業設計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必要通過地方性法規的形式予以促進和保障。
據李媛介紹,工業設計是創新鏈的起點、價值鏈的源頭,是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關鍵力量。考慮到工業設計發展在主體培育、人才引育、合作交流、設計賦能和社會認知度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弱項,需要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從制度層面解決完善。
該條例中明確,經濟信息部門開展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研究院的培育、認定等工作,推進工業設計機構建設。同時,明確市、區縣(自治縣)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加強對工業設計主體培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等的資金支持。企業用于工業設計的研發費用,依法享受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等稅費優惠。
該條例明確支持企業、工業設計機構加強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數字孿生等現代技術手段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提升設計質量和效率。通過強化企業和工業設計機構的創新能力,更好地適應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
李媛介紹,該條例屬于創制性立法,沒有直接上位法和其他省市立法作為參考。條例立足重慶實際、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創新,以“工業設計”這一小切口為選題開展地方立法,通過一系列管長遠的制度設計,提升工業設計賦能全市產業發展的能力,助推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該條例還充分發揮地方立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探索性功能,凸顯重慶辨識度。
值得注意的是,該條例在體例上突出“小快靈”,不追求大而全,也不分章節。換句話說,管用幾條就制定幾條,立足問題直奔主題,精準設計核心條款。
條例的“小”也帶動了“快”。時間上算下來,該條例從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到市人大常委會兩審后提交表決,用時不到一年,較好地兼顧了立法質量與效率。